欢迎进入青岛赛诺新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赛诺新材料

全国咨询热线 400-8788532
19年积淀聚乙烯蜡实力生产厂商蓝海股权机构挂牌上市企业 股权代码:800967

【硬脂酸锌】界面黏结理论(三)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12.22

硬脂酸锌】界面黏结理论(三)

   变形层理论和抑制层理论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大都由高强低伸纤维和低强高伸性基体复合而成,这样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性差异就很大。当基体固化成型后,就会在界面产生残余应力,损伤界面,从而导致复合材料性能的下降。另外,在外力作用下,复合后界面会因此而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界面缺陷和微裂纹的发展,使复合材料性能迅速衰减。变形层理论认为,如果纤维表面处理后,能在纤维表面覆上一层塑性层,再经基体复合后,这层塑性层即界面就会使收缩内应力发生松弛,以减少界面中的应力集中现象。变形层理论很难解释玻璃纤维经偶联剂处理后仍不能满足界面应力松弛的现象。故在此基础上,又出现柔性层理论。该理论认为偶联剂是可以导致柔性层界面的生成,但柔性层的厚度与偶联剂在界面区的数量多少有关。这一理论在解释碳纤维或石墨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时更为适宜。

   抑制层理论认为,表面处理剂是界面的一个部分,它的力学性质,尤其是模量应介于纤维与基体之间,这样可以起到均匀传递应力、减缓界面应力集中的作用。此界面过渡层的密度应随纤维表面到基体表面距离的不同而逐渐变化,似乎形成一个在极薄的界面区域中的密度梯度区,以起均匀和缓冲作用。

   其实,界面在变形过程中尽管在局部会发生物理、化学结合的破坏。但在微观上,纤维基体间的相对滑移,仍会在新的位置不断的形成新的结合形式,或在外力消失后又回复到原位完成再黏结的过程,由此松弛和缓解界面的应力松弛。变形层理论和抑制层理论虽能解释界面发生的一些破坏和疲劳现象,且引入了界面的多相层概念和各层内的结构不均一说法,但却不能明确地阐明变形层和抑制层产生的过程、结构和内在特征。

硬脂酸锌

硬脂酸锌(赛诺)


  赛诺新材,15年积淀,聚乙烯蜡品牌生产商,蓝海股权机构挂牌上市企业。专注从事润滑分散体系的研发生产,包含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聚丙烯蜡、EBS、硬脂酸锌等助剂的研发、生产、应用工作。咨询热线: 400-8788532。

咨询热线

400-8788532